刘昌艺是东城中医医院的特聘专家,担任儿科主任医师,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,拥有近20年的从业经验。他是“京城儿科王”刘弼臣的儿子,曾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上发表超过十篇论文,也多次受邀参加各类学术会议,交换医学心得。刘医师擅长治疗各种儿童疑难杂症,尤其是抽动、秽语综合症、哮喘、肾炎、心肌炎、重症肌无力和小儿脑积水等问题。
刘昌艺医生的出诊时间为周三、六、日。许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在上学时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减退、写字频繁出错,这可能并非源于孩子的用功与否,而是学习障碍在作祟。中医认为,学习障碍并非是智力问题,而是身体状态“动力不足”。我们常说的“学习障碍”在中医的视角中通常与“脑”、“心”、“脾”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。
例如,有些孩子上课时容易走神、注意力分散,记忆力不佳,这可能是“心神不宁”的表现;另一部分孩子则可能因“脾虚”而导致看书时跳行、写作时漏笔画,且常常感到疲惫;还有一些孩子反应缓慢,注意力难以集中,可能是因为“肾精不足”。因此,中药的作用在于帮助孩子的身体修复“学习所需的零件”。
那么,中药如何调理呢?中药能促进大脑“高速运转”,就如同给“机器”进行保养一样。对于心神不宁的孩子,往往会使用酸枣仁、远志等安神药物,以帮助大脑静心,从而更清晰地接收信息;脾虚的孩子则会加用白术、茯苓等补脾胃的药材,帮助身体吸收足够的营养,以供给大脑所需的能量,常搭配山药和莲子等温和有效的食材;而针对肾精不足的孩子,则用枸杞、菟丝子等补肝肾的药物,像是在为大脑“扩容”,逐步提升他们的记忆力和反应力。
家长们需明白:中药调理大脑的过程需要时间,一般需坚持2到3个月。在此期间,应尽量避免给孩子提供甜腻和油炸类食物,因为中医认为这些食物容易让身体“变沉”,影响营养吸收。相反,多给孩子提供鸡蛋、瘦肉和坚果等优质食品,能够为大脑加添“优质燃料”。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,不要急于责骂“你怎么这么笨”,可以让他们暂时放松10分钟,或者将作业拆分成“小任务”来完成,这样可以有效减轻压力,更好地发挥中药的作用。
每个孩子学习“卡壳”的原因各不相同,有的可能是心神不宁,有的则是能量不足,因此建议寻求有经验的中医进行诊断和开方,而不要随意购买药物。对于学习障碍的孩子,往往不是“不想学”,而是身体缺乏能量。因此,中药能够成为他们“聚集力量”的得力助手,但家长的耐心与理解更为重要。如果孩子的学习虽然费劲但能够跟上,可以尝试结合长8中药与“小步骤学习法”;而如果差距较大,建议结合专门的学习训练,促使中西医、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,帮助孩子逐步克服“学习难题”。